【热点资讯】16所顶尖高校+1000家科创企业:武清布局京津冀科技创新“全产业链”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主力军”,武清正在上演一场令人瞩目的科技创新蜕变。这片土地上的创新故事,要从一个特殊的“朋友圈”说起——16家顶尖高校院所与武清区携手,共同编织着一张创新发展的“金丝网”。
在京津产业新城核心区,天津大学合成生物前沿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将实验室打造成“未来工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已成功孵化培育出番茄红素、香茅醇等一批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构建起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酿酒酵母合成天然玫瑰醇,制作的“玫瑰香水”,颠覆传统香水工艺,让科技之香沁人心脾。在不远处,清润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套水下作业机器人项目同样备受瞩目,依托清华大学超滑技术,潜入深海,填补国内高端装备空白,未来将打造成国家重大科技设备实验水池。目前,天大合成生物、清华超滑项目已双双跻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津布局,为京津冀科技创新注入强劲动能。
漫步武清,科技型企业如繁星般闪耀。956家高新技术企业、10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这里拔节生长,创新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今年,怡和嘉业凭借“无创呼吸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一举摘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桂冠。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各类创新主体数量均排名全市前列。‘十四五’以来,已有6家企业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背后,是科研工作者们无数个日夜的执着坚守,更是武清这片创新高地最生动的注脚。”
这些创新成果的涌现,离不开武清精心搭建的创新生态系统支撑。武清以系统性思维优化创新平台布局,构建起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创新支撑体系。通过强化“自创区武清分园—产业技术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企业创新平台”的全链条布局,形成了创新要素集聚的强磁场。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武清已建成包括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3家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21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19家区级以上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在内的多层次创新载体矩阵。这些平台犹如创新引擎,各具特色又协同发力,有效支撑区域创新效率提升。
在此基础上,武清将创新链条进一步延伸至成果转化环节。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精心打造了一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成果转化快车道”。通过引进培育20家像超非凡这样的专业转化服务机构,培养50余名懂技术、懂市场的“科技红娘”,搭建起年交易额超百亿元的技术交易市场,让创新成果不再“束之高阁”。其中,南开大学概念验证平台、天大小试-中试-产业化平台、北化工中试基地、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武清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基地等专业平台相继投入运营,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这些平台的助力下,元一生物、九天基因等一批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竞争力。
武清区正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上挥毫泼墨。站在“十五五”新起点,武清将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通过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创新生态等举措,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未来将持续深化“京津研发、武清转化”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